還沒生小玉米之前,我很不想給小孩吃奶嘴
總覺得讓小孩太依賴這個東西沒什麼好處
而且之前看小朋友老是含一個奶嘴,覺得好難看
會買奶嘴是因為從美國飛回台灣的時候坐飛機
很多人建議吃奶嘴可以減緩氣壓改變時的不舒服
所以我才會去採購了一個
最後在飛機上也沒派上用場,小玉米自己呼呼大睡
但是回到台灣之後
來到新的家,新的床,總之就是新的環境
感覺小玉米很不開心,很沒安全感
想睡覺的時候變得很歡,常常哭哭啼啼
這時就有朋友建議可以吃奶嘴給與安全感
沒想到一試很有用
之後小玉米想睡覺很歡的時候給奶嘴就會到達安撫效果
而且他好想也知道吃奶嘴就是要睡覺了
睡著之後會睡得比較好
所以就用下去
但是心裡不舒服,覺得自己是各沒用的媽
哈哈
好友Sharon得知我的矛盾心情
傳了一些文章給我看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詹金淦表示,一歲半之前寶寶正處口腔期的階段,他會藉由吸吮、咀嚼、咬、吞嚥等口腔活動來達到滿足感及安全感,特別是一歲前的寶寶,爸媽會發現他們只要一拿到東西就喜歡往嘴裡塞或是喜歡吸吮自己的手指,常常弄得滿臉都是口水。所以,安撫奶嘴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寶寶吸吮的需求,而達到安撫的效果"
"從心理學的觀點上來看,寶寶如果在口腔期無法達到吸吮的滿足感,將來有可能性格上會比較悲觀、不安,或是長大後出現喜歡咬手指頭的行為。"
使用的理想時機
"通常建議不要讓寶寶習慣整天都含著奶嘴,甚至有些媽媽會把奶嘴當成項鍊直接掛在寶寶胸前,或是寶寶只要一哭鬧或情緒不佳馬上就幫他塞入奶嘴,這樣都會讓寶寶產生過度依賴,也會減低寶寶的表達能力。所以,當寶寶哭鬧時,媽媽應該先了解哭鬧的原因,例如餓了、尿布濕了、太熱等,然後先解決這些問題,之後才考慮使用安撫奶嘴,讓安撫奶嘴扮演較短時間的安撫角色,也比較不會產生日後難以戒除的困擾。"
"另外,有些寶寶很喜歡吸吮自己的手指,因為雙手接觸環境的機率高,很容易會把髒東西或細菌帶入口中,所以,家長盡量還是以奶嘴取代手指,避免寶寶養成經常吸手指的習慣,不過,小寶寶如果只是偶爾吸吸手指或啃咬腳趾頭倒不需要太擔心,詹金淦醫師表示,這是自然的生長行為。"
戒除方式
*白天盡量不拿出奶嘴,只有睡覺前才讓寶寶使用奶嘴,寶寶睡著後,就把奶嘴拿開。
*寶寶想吸奶嘴時,可以多陪他玩玩具或是用擁抱安撫的方式,讓他盡量不要想起奶嘴。
*告訴他奶嘴弄丟了,改天再買,慢慢讓寶寶遺忘奶嘴的存在。
*偷偷破壞奶嘴,讓寶寶覺得口感不對而不想吸。
*趁寶寶感冒鼻塞時,告訴他安撫奶嘴會不好呼吸,趁機戒掉奶嘴。
看完專業的看法心裡舒坦了一些,原本我們就沒有一直給小玉米吃奶嘴
只有在小玉米想睡覺的時後,我們才使用
希望可以讓他不要過度依賴
眼看小玉米已經七個月了,開始想幫她戒掉吃奶嘴的習慣
想說小明球季快要結束,之後我們兩個都沒事
就抱著“跟她賭命”的心態,幫小玉米戒奶嘴
於是又開始上網爬文找戒除方式
又看到這樣的說法:
戒奶嘴有黃金時期?
根據統計,0~2歲的嬰幼兒大約有50%會有吸奶嘴的習慣,張家豪說,這是因為當胎兒還在母體內便已經自然地將手指放進口中,到寶寶出生到2歲左右進入了口腔期,寶寶會藉由口腔的活動來獲得滿足,除了以吸吮的方式來進食,維持生長發育之外,更可經由吸吮的動作促進唇與舌頭附近的觸覺,進而得到滿足的感覺,因此,奶嘴便成為寶寶身旁重要的用品。如果在此時期,父母一味地禁止寶寶吸安撫奶嘴,反而會讓寶寶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悲觀、退縮的行為。
蝦米??悲觀的小玉米??
如果寶寶在四歲之後還戒不掉吸奶嘴的習慣,因吸食不好的安撫奶嘴所造成的咬合不正等問題,將永遠無法自然矯正,因此父母最好在寶寶二歲左右,就幫寶寶戒除吸安撫奶嘴的習慣。張家豪也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寶寶長期吸吮手指頭,除了因為手指頭不乾淨,容易影響上下顎的發育,甚至連手指形狀、皮膚、指甲都會因長期吸食而變形。
考慮之後,想想還是等一歲以後懂事可以講道理的時候在戒
好朋友慧君就是這樣幫Derek戒奶嘴
當著他面把奶嘴撿破,讓他知道以後沒有奶嘴吃了
聽說有家長還自己製作童書
圖文並茂的寫了一個嘴嘴想回家的故事
大意是嘴嘴從寶寶出生就陪在他身邊,但是他其實也很想爸爸媽媽
所以當寶寶長大之後,他就很想去找爸媽
寶寶可以帶他回家嗎?
天阿!太有創意了!
我也想要這樣做做看,相信會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戒除方式
網路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讓我這個困在家裡的媽媽可以知天下事!
也因此獲得很多需要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讓我知道很多人都碰到和我一樣的問題
感覺不是孤軍奮戰,讚!
努力做好一個媽媽的工作,希望能讓小玉米在充滿愛的環境長大
獲得充分的安全感,然後自然而然的戒除奶嘴
繼續加油吧!
- Mar 02 Wed 2011 22:20
關於奶嘴的愛恨情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